第140章 父老送别 (第1/2页)
路过闻喜城时,闻喜父老、健妇已在路边烧煮热汤。
五千虎步军中,约有一千八百闻喜籍贯。
他们的父老、妻女此刻就在路边等候,提供热汤、干粮、鞋袜。
一个个百人队行走缓慢,喝汤吃些干粮,闻喜虎步军士则将发下来的军饷交给家人。
虎贲骑士驱马往来监督,不准各队多做停留。
大致喝水完毕,完成鞋袜、军饷转移,就督促各队行军。
胡班也引着县兵、义兵维持秩序。
虎步军士每月参照军阶不同,起步就是五百钱的军饷。
三月底发了全月军饷,四月二日又补发了四月全额军饷。
赵基肯发军饷,军中所缺各种物资配发时也都是免费,如草鞋更是一月两双。
此刻行军之际,都是穿草鞋,但还有配发的布鞋,这是临战之际才能穿的宝贵消耗品。
鞋子好一些,爆发力更强,哪怕你逃跑时,生还希望也大一些。
所以路边家属赠送物资,主要就是鞋袜为主,其次才是肉干之类耐饿的食品,再次是毡毯、被褥之类。
刘协看着驰道两边前来劳军的父老、健妇、孩童,不由感慨说:“河东军民之情,与关中迥异。”
随驾左右的御史中丞杨众回答:“陛下,此皆河东子弟兵也,纵然白波旧党,举兵向北,也受河东百姓所爱。”
车驾另一侧驱马而行的御史董芬则回答:“陛下,河东士民苦匈奴之害已久。今赵侍中督兵进伐匈奴,自得士民支持。”
刘协点着头,目光远眺前方。
整个行军队伍已经越拉越长,前军徐晃直趋北乡而去。
因此刘协车驾前方,只有二百羽林骑士为前导。
彼此拉开距离,天子车驾附近没有多少扬尘,视线相对良好。
后方队伍里,公卿车驾也停在路边,享受本地父老进献的浊酒。
他们视线内,后方不断靠近的虎步军,会在这里与家人告别,被伙伴裹挟、督促着重新上路。
这种军民一体的场面,此前也就在段煨麾下见过,也在弘农虎贲那里见过。
段煨勒兵敛众自守,至今是一股不可忽视,必须倚重的力量。
而弘农虎贲已然尽数战死在东涧,此时此刻,杨琦、杨彪难免睹物伤情。
远处赵基见献酒的父老离去,就驱乘月里黑靠近,问杨琦:“子奇公,你说我军胜算几何?”
杨琦没有急着回答,侧头去看不断开拔离去的虎步军各队,一时失神:“天子亲征,吏士勠力,焉有不胜之理?”
“我就喜欢你们这种做什么都自信满满的样子。”
赵基笑了笑,扭头看赵温:“司徒公,如何看?”
赵温端着浊酒,眯眼审视远近,回神看赵基,举杯:“且祝侍中驱逐匈奴,保我国土。”
“我尽力而为。”
赵基笑着应下,扭头对护卫公卿车驾的虎贲说:“军旅匆匆,当以文字记录。给司徒公找些竹简、笔墨,以便司徒公记录此战见闻。”
“喏!”
虎贲立刻应下,面色涨红,感觉被赵温记录在竹简上,也是一种荣幸。
就连赵温,也是惊喜不已,失声问:“侍中准许老夫记录此战见闻?”
“我们为国征战,不论胜败,就该垂名于竹帛之上。”
赵基顿了顿,去看杨琦:“让我心寒的是,朝廷迁居安邑大半年,只封赏活人,且滥发官爵,却不曾追封英烈。更没有遣人搜集,记述前后殉国英烈事迹。”
杨琦神情稳定波澜不惊,活人吃都吃不饱,哪里有精力、物力去忙活死人的事情?
滥发官爵也是为了敷衍白波军,公卿百官依旧维持着东迁时的官位。
杨彪却是长叹一口气,说:“我等即便如侍中说的那样无能,但也是活人,非无情之草木。铭记英烈之事,我等亦有名册为证。返回雒阳,自会追述英烈事迹,使留名青史,泽及宗族后人。”
“去了雒阳,你们依旧吃不饱,到时候哪里又有心力、物力来做此事?”
赵基挖苦,就说:“关中大旱,关东也是一样。一些事情我不便细说,料敌当众,思谋朝廷大事,不该往好处想,该先往坏处想。”
说着轻踹马腹,越过一众公卿车驾。
他前方百步,虎步黑旗第一队停留,他的大哥、二哥都编在第一队,担任普通士兵。
他们两个被人举荐两次担任什伍长,但两次接受赵基射箭考核时,扛不住压力而落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