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天下枭雄 > 第三十七章 疑兵之计

第三十七章 疑兵之计

第三十七章 疑兵之计 (第1/2页)

一队骑兵在黑咕隆咚的夜里纵马疾驶,风在耳边呼呼作响,两边景色不断地变化着,骑兵队冲过原野、淌过河流、穿越森林,战马风驰电掣,不知疲惫,只有一轮独孤的圆月在夜空中凝神着他们,陪伴他们一路奔驰。
  
  晨曦初露,一轮朝阳喷薄而出,将绚丽的霞光洒向大地,骑兵队冲上一座山岗,停下了奔驰的战马,紫红色的霞光映照着他们每一个人的脸庞。
  
  杨元庆凝视着远处的森林和城池,经过四天四夜的奔驰,他们已经到了卢龙县。
  
  “走!”
  
  杨元庆一声令下,纵马冲下山岗,一千亲卫跟随着他,向山岗下疾奔而去……次日中午,杨元庆又一次抵达了位于濡河口的北平造船所,经过半年的的发展,这一带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口聚集,一座新城矗立在濡河口,这是新建的县城,叫做濡口县,包括周围的两个小镇,已经有人口近三千户,大部分都是船匠的家眷。
  
  杨元庆率领千余骑兵到来,早已惊动了县城和造船所的官员,年轻的新任县令、县丞,造船所署丞赵广才,鹰扬郎将虞振伍,匠头张龙、张虎兄弟,十几名官员纷纷迎了出来。
  
  杨元庆微微一笑,“各位请免礼,我已不是第一次来了。”
  
  众人兴奋异常,纷纷请杨元庆进县城休息,杨元庆远远望见海面上桅杆如林,一艘艘大海船俨如小山般的矗立在海面和濡河口。
  
  杨元庆心中情绪开始高涨,他马鞭一指远处海岸,“先去看战船!”
  
  他策马向船所内奔去,造船所内依然是一片空旷,但比从前热闹了很多,到处是一队队船匠在忙碌,几十名船匠扛着一个巨大的龙骨从他们面前走过。
  
  当年隋朝为攻打高丽。大规模造船,在船厂内堆积了无数的造船材料,但这些材料大部分都没有派上用场,堆放在仓库内。此时已被充分利用起来。
  
  这里只是造船所,而隋军的战船都集中在河间郡和涿郡交界处的潞水河口,可以通过运河直接抵达,那个河口也就是今天的天津位置。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造船所的工匠又陆续修复了从各地拖来的数百艘大海船,又改造了部分内河大船,使它们能承受海上风浪。
  
  此时隋军海上战船达到八百余艘。但杨元庆的目标是千艘战船,他来这里就是要视察造船所还有多少战船即将修复。
  
  “在一个月内,还可以修复多少艘战船?”杨元庆回头问署丞赵广才。
  
  赵广才连忙上前答道:“自从接到殿下的命令,船匠们便分为两班,昼夜不停修船,一个月内,我们可以保证再交付两百艘大船,”
  
  杨元庆点了点头。又对张龙张虎兄弟道:“让所有船匠在修完船只后,一起跟随大船去潞河口,和上次一样。我需要他们做船员。”
  
  停一下,杨元庆又问:“可以召集多少有经验的船匠?”
  
  张龙躬身道:“回禀殿下,约三千人左右。”
  
  杨元庆一颗心放了下来,他手指一艘大船笑道:“上船去看看……太原,紫微阁通过了楚王杨元庆的建议,备战青州,一举歼灭窦建德部,这个消息传出,顿时震动了朝廷,不少大臣纷纷表示发对。
  
  隋军夺取河北和中原已经给隋朝带来了巨大的包袱。眼看秋粮歉收已成定局,在这种局势下,紫微阁竟然决定攻打青州,无异于雪上加霜,朝野上下反对声一片。
  
  但也有赞成之声,主要是河北派系官员。青州民众生活困苦,正渴盼隋军前去解救,如果收复青州,那么难民就不会涌入河北,能够就地赈济。
  
  消息很快从朝廷流向民间,在太原城内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论,到处是在议论这次战役的人们,这甚至比中原大战还要引人瞩目。
  
  不管是反对还是赞成,都改变不了紫微阁作出了决定,军队开始大规模集结,太原粮仓的粮食搬上了船只,一艘艘满载粮食的大船向河北方向驶去,经过汾水、黄河和运河,驶往河间郡。
  
  中午时分,太原北市外的一座酒肆内客人盈门,热闹异常,一张张桌前都在热议这次征伐窦建德的战事,争论已从朝堂蔓延到了民间。
  
  “河北灾情解决了吗?中原的饥民安抚了吗?两大负担还不知该如何解决,现在又要把青州拉进来,这就么个小小的河东,能负担得起这么大的包袱吗?”一名老者痛心疾首,斥责朝廷的这次决定。
  
  另一名中年男子脾气和缓,劝说老者,“戚翁,话不能这么说,青州不拿下就没有负担吗?眼看秋粮歉收已成定局,到时大量的青州饥民必然会涌入河北或者中原,与其背井离乡来讨饭,不如就把他们安置在家乡,我觉得隋军攻打青州就是这个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