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犁汉 > 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前

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前

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前 (第1/2页)

虽然敌军在接回贺羡后,城门又关上了。
  
  但张冲已经决定对玄菟城发起总攻。
  
  随着棋盘山下来的游骑顺着甬道传檄各营,攻城的时间定下了,就定在晨日。
  
  而距离这个时间还有一个时辰,各营抓紧时间休息。
  
  于此同时,各营直属的辎重营也开始到附近樵采,准备为战兵做早饭。
  
  营内还传来了密集斧凿声,那是工匠营的匠师、徒们在赶制填壕车,云梯这些攻城器械。
  
  泰山军的工匠营从泰山时期就已经作为军中重点打造,从吸纳、培养、晋升、待遇都有一套章程,这使得泰山军的工程技术达到了此世的高峰。
  
  而玄菟地区密集的森林也为这些人工巧匠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原料。此时各营内密集摆布着的撞车、投石机,床弩就是结果。
  
  当然,这些都是这些日子里的忙碌。
  
  很快,各营炊烟升起,使得城外燃烧起呛人的烟火。浓郁的肉香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飘荡。
  
  过了一刻。此时第一鼓敲打起。
  
  各营吏士开始放下碗筷,开始打理装备。
  
  又过了一刻,第二更鼓响。
  
  各营在营内整列阵型。
  
  又过了一刻,第三更鼓响。
  
  全军在鼓点中开出了营盘。
  
  此时,太阳已经完全升起,撒在这片平原上,金黄温暖。
  
  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吏士们,在棋盘山上的王上的注视下,齐刷刷的开向各自预定好的阵地。
  
  城下皂帜幡龙飞,城上胡虏黯然悲。
  
  此身结草报君恩,生谈笑凛入天门
  
  ……
  
  刚刚,徐晃、于禁、乐进各自请到了西、北、东三门的先发。
  
  其中于禁所率领的两千中护军在北门更是为此战主攻。
  
  而张冲带着横撞将夜从棋盘山上下来,就列华盖在于禁军之后。
  
  当最后一鼓停后,全军鼓点齐起,总攻开始。
  
  北路的于禁令昌豨率领中护军一部五百兵推着填壕车向前。
  
  填壕车是专用以填壕的,上蒙牛皮阻挡箭矢,人在车盖下推进,等到达壕沟后,再将携带的沙土填壕。
  
  此时昌豨披着三层甲,亲自带队。
  
  听着城头上敌军的喧哗声,昌豨咬着牙,一声不吭就推着填壕车往前奔。
  
  真个就如其名字一样,猪突豨勇。
  
  但实际上,昌豨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
  
  他和于禁都是同属于一批入泰山军的,现在呢?人于禁都作为五大帅之一了,而他昌豨还在做一个部将。甚至,没于禁后面一直提携照料他,昌豨比现在还要惨。
  
  这样的困境不是昌豨的能力问题,而是他的性格和秉性造成的。
  
  昌豨作战的确勇猛,但却总爱打顺风仗,一到了硬仗苦仗就往后面缩。
  
  在数年前的荥阳大战中,于禁率中护军承担抵抗幽州突骑的重任。此战中,于禁赢得了他的威名,日后的青云直上全从此战始。
  
  但昌豨呢?因为战后被发现的时候,套了一件汉军军衣,这成了他最大的污点。
  
  至此以后,昌豨泯然于众人矣。
  
  但昌豨不甘心,他昌豨不应该是这个命!
  
  而现在,在王上的注视下,这一次就是他昌豨改命的机会。
  
  箭矢、落石不断砸在车上的牌楯上,哐哐作响。
  
  一开始昌豨还担心这车不结实,但没想到那帮匠营的犊子们用料还挺扎实的。
  
  实际上,还是亏了这片平原上的密林树木质量好,都是一些不知道年月的老木了。
  
  所以上面汉军射的倒是欢乐,但实际上泰山军到现在一点皮毛未伤。
  
  等昌豨带队奔到城下第一道壕沟后,就预示着此道壕沟的攻破。
  
  而城头上的胡汉吏士们也反应了过来,他们先是向下射了一轮火箭矢,然后发现这些泰山军在每辆车上都挂了个牛皮,可谓遮羞豪奢。
  
  见火箭矢也不管用了,城头上的胡汉吏士们慌乱了一下,但很快他们就开始搬运落石到城垛口,打算等攻城车过来后,直接用落石摧毁。
  
  但就在他们焦急的等待的时候,突然一阵轰鸣的破空声传来。
  
  再然后,他们就没有然后了。
  
  于此同时,东、西、北三面城墙都在遭受着泰山军的发石车的轰炸。
  
  城头上的胡汉吏士们压根就没有应对这种炮击的经验,士气崩裂,慌乱撤向城头。
  
  泰山军在辽东第一次上演步炮协同就取得了巨大战果。
  
  那些布置在三面城墙下的三县联军绝望的看着远处不断抛射巨石的巨兽,上方掉落的土块、碎石、残尸不断砸在这些人的头顶上。
  
  原先密集的阵型越发混乱。
  
  北面的于禁站在鼓车上,看到这副场景后,果断下令:
  
  “各部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