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文丑 (第1/2页)
其实你说许攸献上的武家共治的策略有多创新嘛,也不是的。
实际上许攸就是考察了豫州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发展了这个治理策。
换言之,武士、庄园本就是现在豫州就存在的事物。
和常人以为的,国朝是一个以大豪强所有制为核心的土地私有制政策,但实际上不论是前汉还是现在,国有土地制度总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这里面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叫公田,另一个叫屯田。
所谓公田其实在秦统一时期就已经延续了,这类土地此前一直掌握在秦中央手上,作为苑囿园池的。
此外,还有一些属于皇帝陵墓附近的祭田,少府、水衡等匠作、财政衙门所领散在诸郡国中的江、海、陂、湖;还有一些充公的罪人田土。
然后这些田土被租给黔首民户耕作,然后收取比三十岁一高些的税赋。
而除了公田,直属于汉室的一个大部分田产就是来自屯田。
这些屯田普遍被设置在一些边疆地区,目的就是方便边军能及时补给。不然总是从后方运输军需,耗费太大了。
所以汉家常编遣一些弛刑刑徒和屯戍士卒去耕作边疆那些无主的荒地。而对于戍卒来说,屯田纯属于徭役,不会有任何田土的补偿。
再之后,王莽时期在经历过特殊的井田制后,虽然刘秀全部推翻了王莽的土地政策,但通过清田查田,国朝实际上也掌握了相当庞大的土地的。
所以,换言之,在豫州,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实际上就是汉室自己。
但现实从来不是理论,不是说纸面上属于你的,那实际上就真的属于你。
打个比方,汉室将土地租给黔首了,然后数十年来都是这个黔首在耕作,最后你说这土地是属于谁的?
你可以很自然的说这土地依旧属于公家的,但人家种了几代人的地,早就将这个当成他自己的了,你这个时候要收人家田,能成功?
所以这就是理论上的土地所有和实际上的土地使用的产权矛盾。
而且这个矛盾在伴随着汉室衰微就更加明显了。
越来越多的豫州豪强开始名目张胆的侵吞各种国家土地,而为了维护这些既得利益,这些豪强又广修庄园、坞壁,然后蓄养私人部曲。
但这个时候,部曲并不制度化,更多的是武装的族亲们。而且这种对抗也还只是一种公私之间的隐性对抗。
但随着汉室在豫州秩序的全面瓦解,各豪强土豪自己之间开始进行了激烈又血腥的土地侵吞斗争。
而在这种你死我活的局面中,各土豪要么坐以待毙,要么铤而走险。无论是出于捍卫坞壁的需要,还是出于扩大兼并他人的目的,都只能拼死一搏。
于是,坞壁主纷纷将原先的家亲族人、郎党部曲统统武装起来,形成了一个个私人的武士团。
但这样的后果是什么?那就是各家坞壁开始蓄养的武士越来越多,他们不仅被用来保护坞壁,更用来对抗地方的太守、县君。
也正是这些宗主、土豪的存在,使得地方长官的实力越来越弱。
在另外一个位面,曹操的大将满宠被任命为汝南太守,就是带了部曲五百,连破宗贼土豪二十余壁,又杀十余土豪,才平定了汝南,最后得户二万,兵两千。
这就是豫州现在的现状。即便袁绍已经在明面上平定了豫州群雄,但在地方乡里间,却依旧不能做到有效的干预。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要想完全掌控就必须对地方的这些土豪进行深层治理,就好像满宠一样,杀光了自然也就没有了。
但袁绍没有这个时间,或言之,泰山军根本不会给袁绍这个内部整合的窗口期。
实际上,无论是此前曹操在攻击徐州的酷烈还是袁绍要行“明攻黄巾,暗渡三关”的冒险,都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这样一个信号:
“距离泰山军南下的时间不多了。”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袁绍要想内部整合这些土豪、地头家的武士是不现实的。
那怎么办?那就只能按照许攸的建议,吸纳这些武士为核心,与武家共治。
而这本是不得已的妥协却意外的爆发出生命力,不仅使得袁军的战斗力爆发了出来,更使得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就整合了豫州地方。
其实,袁绍这个制创新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给了原先只有武力却无前途的土豪、地头们一个政治身份。
袁绍正是无意中满足了武人们这一需求,才在短时间内收拢了大部分土豪进入体系。
当然,别人想学袁绍也没这个条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