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围追堵截下 (第2/2页)
当年英国敢这么干,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是日不落帝国,到哪里都能获得补给。而且哪怕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都已经装备了相当先进的蒸汽兵船,这种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处于封建农业国状态的清朝那是降维打击。目前兴华军的科技树还没有攀升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的水平,所以即便是想来个天津卫登陆,也需要在发展几年。
可问题是,清军根本不会给他们安心发展的机会,兴华军和清军始终处于交战状态,这才导致了攻击京师的计划无法实施。
而且,满蒙联军这种军事集团,实际上并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就算是京师没了,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问题也不大。高衡还是认为,对于满蒙集团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和军队的有生力量,按照游牧和渔猎民族的习惯,他们完全没必要在一个地方死守。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他们完全可以满世界进行机动。
陈永素咽了咽口水,还有最后一种可能就是清军已经过江了,水师慢了一步,没能拦截住清军大部队,如果是这样的话,可就麻烦了。陈永素的脑袋阵阵眩晕,他无法想象这种情况发生的后果。
“将军,冯锡范将军来了。”正当陈永素有些发懵的时候,忽然副将来报,原来是后面的冯锡范也看见了快船回来,作为年轻将领,他当然也是迫不及待,所以赶忙放下小船,来到了陈永素的旗舰上,想要第一时间知道前面的消息。
“陈将军,前面如何了?”卫士话音未落,冯锡范已经踏上了甲板。报信兵当即把情况对他说明了一遍。冯锡范听完,也是皱起了眉头,不过他还是说道:“陈将军,不必过于担心,我以为,清军未到的可能性最大。”
陈永素抬头道:“哦?此话怎讲?”
冯锡范道:“试想,我们的速度已经够快了,四五千里的航路,我们仅用半个月时间就赶到了,清军可是数十万人马,这么庞大的规模,不可能短时间内聚齐,就是聚齐了,如何渡江也是个问题,在淮河上建造浮桥是最快的办法,如果用船只来回渡江,几十万大军还不知道要搞到猴年马月。再说了,如果他们真的已经过江了,不可能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就一条,他们的浮桥在哪?”
冯锡范指了指江面道:“淮河也不是多宽多大的河流,跟长江没有可比性。如果架设浮桥,事后拆除的话,不可能一点痕迹没有。而且将军也不用多虑,他们肯定要从凤阳府走,几十万大军,吃喝拉撒都是天文数字,不可能在没有补给和休整的情况下行军,如此看来,走大城市是最好的选择,小县城没那么大容量。而且凤阳府作为大明朝中都,条件完善,哪怕是你作为领兵将领,恐怕也会走这条路。”
陈永素点点头道:“言之有理。那冯将军以为,当务之急如何做?”
冯锡范道:“当务之急是我们立刻封锁凤阳府的航道,封锁段从临淮起步,一直延伸到怀远,这是他们最有可能经过的航段,只要我们封锁住这一段,敌军插翅难飞。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发出信息,跟大帅报告,水师已经就位,剩下的,就看天意了。”
咔咔咔咔,官道上脚步声震耳欲聋,烟尘漫天,无数的人影在灰尘形成的烟雾中时隐时现,如果从空中俯瞰,就会发现,各条通往凤阳府的官道都已经塞满了人,到处都是扛着兵器的士兵排成队列在官道上通过。还有大量马队从步兵两侧打马飞奔,在凤阳南边的各处官道上,形成了无数条长龙。
这正是多尔衮的大部队,正如冯锡范所料,清军六十万大军的行军速度没那么快,诚然,骑兵的速度当然快,可是多尔衮不可能不等后面的步兵还有炮兵,这么一拉平均,部队整体的行军速度就降下来了。
陈永素他们到达凤阳航段三日之后,多尔衮的前锋部队才接近凤阳。而实际上,此时此刻,南京浮桥那里,还有大量军队等待过江,也就是说,从南京到凤阳这三四百里的路上,到处都是行军的清军人马。后队接着前队,绵延数百里。
与此同时,通过常行军和急行军相结合的手段,兴华军追击部队也在玩命朝前追赶,不断缩短两军的距离,兴华军已经进入浙江境内,距离南京还有一千多里的路程,如果按照他们的平均行军速度,一个月之内,他们定然能到达南京城下。
如果按照这个时间来计算,即便是清军无法从凤阳渡河,而选择绕道,也一定会被兴华军追上。大家都知道,淮河的起点是河南南阳,多尔衮如果想从陆路绕过淮河,那就要进入河南境内,除非他不要后面的步兵了,只带骑兵走,否则,绝对摆脱不了兴华军的追击。
“皇上,还有不到五十里就进入凤阳的地界了。”大军之中,织金龙纛之下,不是多尔衮还能是谁。此刻,一个报信兵跪在多尔衮的面前,对他说道。
多尔衮指了指前方对身边的文官们说道:“这里可是大明的中都,朱元璋发家的地方,朕听闻,大明朝的龙脉就在这里,只不过被张献忠给破坏了,所以大明朝的气数尽了。我大清的龙脉在关外,除非是兴华军插上翅膀飞过去,否则,任凭谁也无法破坏我们大清的龙脉,你们说是不是啊。”
“正是,正是。”众人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