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穿越荒年,我靠做二道贩子发家致富 > 第377章 博平的天变了

第377章 博平的天变了

第377章 博平的天变了 (第2/2页)

因为此时吃客,一个谁都不愿意出现,同时也极其担心的局面确实出现了。
  
  大都督府不在乎博平郡是否丢失,但是梁山贼真的在乎。
  
  他们在心底是跟大都督府牵扯,而不是真的让叶家军拿下博平郡的。
  
  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风险要去承担,甚至意味着梁山,尤其是自己这一派,辛苦经营的博平郡会大洗牌,甚至于迫使博平郡重新回归朝廷的怀抱。
  
  前些日子,大都督府派遣他的心腹谋士苏长青抵达博平郡,并且提出了剿灭叶家军的作战计划。
  
  起初梁山贼的首领驼山大王还是满心欢喜。
  
  那就是一向无比高傲的大都督府终于愿意配合他们了。
  
  可是等到他听到计划的时候,整个人差点直接疯掉。
  
  因为大都督府想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把叶家军吸引到博平郡成之下,然后采取围歼的方式,彻底消灭叶家军。
  
  为此,大都督府还派来了三千精锐募兵,同时直接派来了一个游击将军。
  
  如果再加上本身梁山贼的武装力量,在这一次的计划里,驼山大王便拥有一支超过一万五千人的武装力量。
  
  按照计划,驼山大王要通过多次少量派遣兵力的方式出城,用来迷惑叶家军,同时为了让他们赶来,并未在城内留下多少守军。
  
  毕竟如果博平郡有太多的武装力量,那么以叶家军的情报能力,是肯定不会来的。
  
  同时还要让孙霖大张旗鼓的进入河北道,给那些梁山贼施加压力。
  
  至于他驼山大王则带领一万三千人,直接隐匿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任凭叶家军百般打击梁山贼在地方上的潜伏势力,也要忍着,给叶家军一种一帆风顺的错觉。
  
  等到他们真的到达博平郡城下的时候,他们则迅速回师。
  
  按照计划,他们会在今夜抵达城下,比起叶家军晚不了几个时辰。
  
  这样就会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并且直接歼灭叶家军的主力。
  
  而叶家军的主力一旦覆灭,他们就可以长驱直入,将沧州的财富悉数打包带回来。
  
  这一切的计划,在大都督府看来都极其的完美。
  
  以至于驼山大王明明知道,有一定的风险丢失博平郡,他也心甘情愿的配合。
  
  而且大都督府真的不是眼下的他可以轻易得罪的。
  
  只是他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有着相当数量兵马防守,还配置了大量民团的博平郡,会在眨眼之间被人家拿下了。
  
  他更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守将会一上来就战死,也没有想到,城里的大人们,关键时刻,集体跑路,把守城的重任,留下了没有了主心骨的自己的手下。
  
  这相当于直接把城池让给了叶家军。
  
  而城内残存的数千乡勇,在见识到了叶家军列举的作证,以及叶家军入城之后,只是简单的搜查,便找到的大量罪证,还不犹豫了的选择了成为叶家军的助力。
  
  将几乎所有的梁山贼余孽抓捕,并且开始录制口供。
  
  这恰恰是驼山大王不愿意看到的。
  
  首先博平郡丢失,他要承担巨大的责任,毕竟不管怎么样,博平郡是梁山辛苦经营的城池,最后丢失了,让背后的梁山兄弟们如何看待自己。
  
  他们会认为大王极度无能,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会进一步下降。
  
  当然,如果说,驼山大王在丢失了博平郡之后,不能短时间内依靠手中的军事力量重新夺回城池。
  
  那就更麻烦了。
  
  因为他要牵连太多太多的官员和势力。
  
  到那时候,会有更多的官员和地方豪强想尽一切办法跟梁山撇清关系,甚至于成为叶家军的助力,合力剿杀梁山。
  
  至于叶渡本意也不愿意进入博平郡。
  
  因为这种事情,不论对与错,都会引起朝廷的震动。
  
  继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明明两个人都不想这件事情发生,但是事态的发展,却造就了眼前的现实。
  
  眼下的驼山大王心急如焚,可叶渡的心态却逐渐平稳下来。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不管是防守,还是撤退,起码有一座坚城作为庇佑。
  
  他现在考虑的更多是如何接管这座城池,同时进行防守。
  
  其实叶家军掌控这座城池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去而复返的叶家军得到了乡勇们的鼎力支持,他们争相带路,捕捉梁山贼余孽,几乎顷刻间就宿清了反对势力。
  
  同时拿出城池的舆图,配合叶家军队城池进行防御部署,以迎接梁山贼的反扑。
  
  而诸多文官,则带着小股部队对城池内的仓储、官衙、以及一系列跟梁山贼有关系的富户、豪绅进行查封。
  
  大量的罪证浮出水面,无数人面如死灰的交代了他们的罪证,在士兵的带领下进入了大牢。
  
  博平的天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