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石井镇 (第2/2页)
楚烨有问必答,给陈兴兵开了眼界。
第二天一大早。
楚烨带上土狗,骑着三轮车出门。
下乡扫货全凭运气。
楚烨坐在车座上拿出巴南县地图,抓住篮子里土狗前爪,道:“点一个。”
土狗能懂人言,眼睛比人还灵活给楚烨一个白眼,爪子随便在地图滑了下,嘴里汪汪叫。
楚烨仔细一看,嘴角抽搐。
巴南县的形状很奇葩,把面积不足自身四分之一的南岸包裹在内,东西跨度四十多公里,南北六十公里。
土狗滑出来的石井镇,就在巴南北端,和渝北隔江相望,从美林镇过去,地图上看着三十多公里,实地需要横穿多重山脉,路程翻倍不止,电机电量不够,靠踩,腿得踩断。
当然从南岸区穿过就很轻松,但如果走南岸区,还去什么石井镇。
“要不……算了。”
楚烨想让土狗重新点个地方,想想作罢,毕竟任何事物,第一次总是最准确的,而在古董圈想赚到钱,运气乃是第一要素。
随后,他又拿出南岸区地图记住路才出发。
作为主城区之一,南岸区的路又宽又好,加上标记也清晰。
这回楚烨没有迷路,中午前赶到石井镇。
石井镇西临南岸区广阳镇,北临长江,因明朝一口神井而得名,长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将近九十度的弯,河道宽阔,河水湍急。
不过江心有面积三平方公里的小岛割开,把水流分割形成一急一缓,缓的一头在南边。
自古走长江的客货船,都会选择水流缓的这头,石井镇因此而得利,拥有巴南县最赚钱码头,镇中心也紧靠码头而建,十分繁华,不输给沿海那些土豪乡镇。
临近中午,太阳当空照,码头静悄悄的,但沿岸木洞街上百家店铺人潮拥挤。
一眼望过去,店铺基本都是吃的,从装修风格来看,都是平价店。
楚烨从木洞街北口进来,见状感慨不已。
现如今流行的火锅,在早些时候都是码头工人,用猪下水以重油重辣重盐掩盖腥味而形成,既补充体力和营养所需还不会太贵。
在当时被社会人士所嫌弃,斗转星移,如今却成为渝州的名牌。
这跟古董圈某些物品一样,换个时空,能从废品直接上升到臻品,人人抢夺。
“标准就是由人定的,价值也就是那么回事,吃上一顿扫货去。”
楚烨把三轮车骑到一家店,进去点一锅拿到外面,挑了一点给土狗吃,自己也大快朵颐。
“兄弟,能坐吗?”有人来到跟前征求。
楚烨在吸溜着小肠享受,用点头代替回答。
“谢谢啊。”
来人道谢在楚烨对面位置落座,放下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猪下水做成的食物,是一大盆米饭。
楚烨余光瞄到愣了下。
两大盆食物米饭,够他们一家四口外带土狗吃了,好奇是什么人胃口那么大,于是飞快把嘴里食物吞下抬头。
“哇,好大一坨。”楚烨不禁惊呼。
“什么?”对面的人表情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