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中立见解 (第2/2页)
裴茂上前三步,垂目看着地图,眯眼:“以某对匈奴各部的了解,明日匈奴也会修筑鹿角、栅栏。”
双方一起面对面修筑防御工事,同时派步兵掩护,以骑兵骚扰,这很合理。
南匈奴长期配合汉军作战,战术类同。
能用土木工事消磨敌人,绝不会用人去拼,结果都被鲜卑强突打崩。
伏完觉得裴茂言之有理,又取一支筷子摆在陉城之南,与绛邑之北的筷子大致平行。
实际修筑时,这两道防御工事具体能有多近,就看赵基与匈奴人的胆魄。
而这时候,中书监赵蕤开口:“毌丘舍人,你与赵侍中是总角之交,又一同应募虎贲,共赴国难,皆有功勋于朝。以你之见,赵侍中明日会如何做?”
毌丘兴已尽可能挤在大帐内角落里了,被赵蕤点名,周围同僚让开空间,他只好上前拱手:“监公,以仆之见,若匈奴人修栅栏鹿角等物,赵侍中会勒兵固守,以休养吏士体力。”
刘协疑惑:“这是为何?”
“回禀陛下,因匈奴人自己为赵侍中修好了栅栏。”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毌丘兴尽可能用平静语气讲述自己的观点,可依旧控制不住情绪的震颤,情绪也澎湃起来。
就打仗方面,他很服赵基,他坚信赵基一定会这样做。
何止是他,大帐内青年郎官听闻此言,情绪也鼓胀起来。
伏完皱眉:“这怎么能成?栅栏由匈奴修建,各处门户也控制在匈奴人手里,他们出入自由,我军岂不陷入被动?”
毌丘兴回答:“伏侯不知赵侍中神射,他能射百五十步。他欲夺取栅栏,匈奴人难以守御,只能拱手相让。或许匈奴人无奈,被迫修筑第二道、第三道鹿角。”
匈奴人不可能放弃陉城,驻屯这里,才能配合北岸军队,有效黏住朝廷大军。
哪怕不主动决战,匈奴人也要黏住朝廷,缠住这里的大军,给关中方面制造机会。
“可笑!难道还能修筑十道鹿角?”
见毌丘兴如此推崇赵基,伏完本能不喜:“退下。”
伏完喝斥一声,抬手甩袖对毌丘兴一挥,毌丘兴欲言又止,面色憋得涨红。
他强忍着低头俯身拱手,就这一瞬间,他感觉脊椎有些疼,胸腔内沉闷,想砍死伏完,再不济也要吐一口唾沫。
重新退回角落,他将嘴里的唾沫咽回了肚子里。
只是半垂着脸,面皮紧绷,漠视周围同僚的探寻、打量目光。
刘协则认真观摩地图,拿起几支筷子来回比划,如果匈奴人射程只有两支筷子,赵基能射三支筷子的长度,就栅栏这种工事来说,站在后面的匈奴人根本顶不住。
他想起了吕布,就问:“温侯协助袁绍破张燕时,可是如此战法?”
伏完回答:“陛下,温侯左右皆乡党骁骑,赵侍中并不擅长骑射。”
“朕的意思是张燕的兵士不会轻易放弃鹿角,温侯能率骁骑越过鹿角杀敌,那之前必然要以弓弩射退张燕兵士。”
刘协垂目观察地图,回忆沿途驰道的地形:“如毌丘舍人所言,匈奴修一道栅栏是不够的。”
一直沉默的御史中丞杨众开口:“陛下,北岸临汾匈奴大队若是退回汾水上游,自上游渡河,汇合陉城匈奴,众数万,齐齐而来。大军决战,赵侍中托大不设壁垒,难免窘迫。”
刘协听着疑惑,反问:“那为何匈奴不早日汇合一处,从北面杀来?”
杨众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刘协又看裴茂,裴茂拱手:“陛下,匈奴仓促集合,部族之间又有宿仇,故以地域、亲善分为两部。如此强者对立,难以联合瓜分弱者,是弱者求存之策略。再者,分兵据守北岸,是为防止我军渡河绕行,从背后夹击。”
刘协觉得言之有理,就点着头问:“那匈奴真会修筑多重鹿角,逐步推进?”
“臣不知,但以臣对赵侍中的了解,他会放任匈奴靠近,这样易于奔袭。”
裴茂回答时用余光去观察伏完,果然伏完脸色更差。
如赵基这样骄横的意气行为,简直视天子安危、朝廷存亡如同儿戏。
(本章完)